但此时的日军队伍由于战线拉得过长,一时间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反击。独立一团和独立二团趁机从两侧发动攻击,如同两把利刃,狠狠插入日军队伍。
特战团也从山林中杀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肉搏。战场上喊杀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硝烟弥漫。
日军在八路军的三面夹击下,死伤惨重。苫米第四楼试图指挥部队突围,但却收到浮山县城被攻打的信息,发现自己的退路也已经被截断,他们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
在激烈的战斗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事迹。特战团的一名战士,在与日军的搏斗中,为了保护战友,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壮烈牺牲。
他的英勇行为激励着身边的战友们更加奋勇杀敌。独立一团的一位排长,带领着战士们冲锋陷阵,连续消灭了多个日军火力点,为部队的推进立下了汗马功劳。
苫米第四楼看着眼前混乱的局面,心中懊悔不已,他意识到自己中了八路军的埋伏。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退路,只能拼死抵抗。
他挥舞着军刀,大声喊道:“帝国的勇士们,为了天皇,战斗到最后一刻!”然而,在八路军的强大攻势下,日军的抵抗逐渐减弱。
与此同时,在安泽县城内,苏京城和独立8团的战士们听到城外传来的激烈枪炮声,知道围歼战已经打响。
他们士气大振,对城内的日军展开了全面猛烈的攻击,就包括早已经准备好的6门九二式步兵炮,也全力的开始了对于安泽县城的轰炸。
日军此时得知援军被围歼的消息,军心大乱,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在八路军的强大攻势下,城内的伪军纷纷缴械投降,而那些顽固不化的日军,则全部一个个送去了天照大神那里报到。
随着安泽县城的顺利收复,这场战斗取得了圆满的胜利。八路军战士们欢呼雀跃,庆祝着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陈振华站在战场上,望着欢呼的战士们,心中感慨万千。这场战斗的胜利,离不开每一位战士的英勇奋战,也证明了他们精心策划的战术的正确性。
在这场战斗之后,晋东南地区的抗战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军在这一地区的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而八路军的士气则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陈振华深知,这只是抗战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但他坚信,只要全体将士团结一心,紧密配合,就一定能够战胜敌人,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
在晋地这片烽火连绵的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死存亡,每一次战斗都是正义与邪恶的激烈碰撞。
863旅精心策划的战略布局,在成功将苫米地四楼所率领的最后105联队全部从浮山县城吸引出来后,进入了最为关键的实施阶段。
徐虎带领的侦察兵们,如同战场上敏锐的“千里眼”与“顺风耳”,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使命。
他们以极高的频率,每过10分钟就向指挥部给予一次详尽的回报。在回报中,不仅精确说明小鬼子前进的速度,还细致到具体所抵达的地点。
这些关键信息,通过秘密而高效的通讯网络,源源不断地传递到陈振华、李战龙、韩大胆、苏京城、丁伟以及程瞎子等人的手中。
对于陈振华和他的战友们而言,这些信息犹如黑暗中指引方向的明灯,让他们对小鬼子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每一个细节都被他们敏锐捕捉,清晰地知晓小鬼子前进的速度、方向以及兵力分布,而这一切都为围点打援战术的最终胜利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此次最终消灭105联队的作战,陈振华怀揣着坚定的决心,他要一改往日分批歼灭敌人的方式,而是精心谋划,打算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性将小鬼子接近一个联队的兵力予以全歼。
为此,他如同一位高明的棋手,精心布局,调遣独立一团、独立二团、独立三团外加特战团全体协同行动,对小鬼子苫米地四楼所带领的105联队发动一场规模宏大、准备充分的致命打击。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105联队的前锋逐渐朝着战车团所在的最后阻拦地点逼近。此时,整个苫米地旅团就像一只懵懂无知的巨兽,在不知不觉中,已然踏入了八路军精心编织的庞大而严密的围攻网络之中。
甚至苫米地四楼所率领的104旅团最后的小鬼子们已经越过了特战团最初设置的包围地点,一步步朝着预设的“死亡陷阱”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