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微微点头,接着将目光转向李义文,说道:“李总管,接下来淮南郡的管理与稳固至关重要。令你接收并管理地方事务,安抚百姓,尽快恢复民生。这不仅关系到我们在淮南郡的根基,更是后续发展的关键。你要做到公正严明,让百姓安居乐业。”
李一文神情严肃,恭敬地回答:“大帅,我深知责任重大,定会殚精竭虑,不负大帅所托。”他明白,这看似不似战场杀敌那般惊心动魄,实则同样关乎成败兴衰,容不得半点马虎。
安排完这两项任务后,杨毅神色凝重地说道:“至于你们,本帅将率领你们还在剩下的四万士兵,向河南郡、河北郡稳步推进。
这一路必定困难重重,但我们忠义军向来不畏艰险。大家要时刻保持警惕,听从指挥,为我们的大业拼出一片天地!”
将领们齐声高呼:“愿随大帅出生入死!”声音响彻整个议事厅,士气高昂到了极点。
杨毅看着眼前这群忠心耿耿的将领,心中充满欣慰与期待。此次军事部署,是他争霸大业中的重要一步,他坚信,在众将领的齐心协力下,必定能达成目标,让自己的势力不断壮大,为这乱世带来新的秩序与安宁。
会议结束后,将领们迅速各自行动起来,为即将到来的任务做着最后的准备,舒州府内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翌日清晨,李二便按照大帅的命令,一刻也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地率领着一万大军朝着紧邻舒州府的益州府进发。
一路上,军旗猎猎作响,士兵们步伐整齐,士气高昂,李二骑在高头大马上,意气风发,他对此次出征信心满满。
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没过多久便抵达了益州府城下。李二深知,攻城略地,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是再好不过。于是,他稍作休整后,便提笔修书一封,差人送往益州府知府衙门。
信中言辞犀利且恳切,明确告知益州府知府大人:“如今淮南郡局势已然大变,大皇子的兵力已被尽数消灭。尔等若不识时务,拒不投降,那便是死路一条。
但倘若你们能够顺应形势,开城投降,不仅可保性命无忧,还依然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何去何从,望君等速速定夺。一个时辰后我忠义军将开始攻城。”
这封信很快便送到了益州府知府的手中。知府大人看完信后,脸色凝重,深知局势严峻。他立刻召集府内一众官员、将领商议对策。一时间,议事厅内众人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有将领主张拼死抵抗,认为城池坚固,且城内还有青壮近十万,还有五千多兵力,或许能坚守一阵,等待其他势力救援。
然而,更多人却面露忧色,他们心里都清楚,如今淮南郡大皇子势力已灭,外援难寻,仅凭城内这些没有上过战场的青壮和五千多兵力,根本无法与李二的一万大军相抗衡。
一旦开战,益州府必将生灵涂炭,城中百姓必然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