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睿也对他笑着说道。
这话让他更感兴趣,看来有内幕。
“冯哥,到底是啥事?能说说吗?”
既然他说了这些,估计是会说一些情况的。
“曹亮,还是你跟他说下吧!”
冯睿又看向了他。
“那行,那我就说说。
黄蓄,你知道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时的古玩、字画啥行情吗?”
曹亮再次笑着问他道。
“这个我略有耳闻,只听说那时的古董不怎么值钱。”
他实话实说。
曾经听收藏界大佬马老说过,他那时候捡漏,基本上都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那时确实不是很值钱,就拿齐白石的书画来说,两三百块钱一幅,很容易买到,包括其他名家的,也是一样。
那时的古董,精品古玩,在地摊上经常能看见官窑,也就几百块钱。
你刚才看过的不是有黄胄的作品吗,在七十年代末,据说他在“荣宝斋”摆过地摊,书画就几十块钱。
当然,不只是他,也有很多其他名家、收藏界的古玩人士。”
曹亮这话,让他突然间想到了资金问题。
那个年代的人,大多数可都还是没啥余钱购买东西的。
哪怕买一幅名家书画平均只要几十块钱,买多了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而那时工薪层的工资,每个月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块钱,多点的百八十块钱,除去家庭开支,一个月也剩余不了多少钱。
“你家的东西要是那个年代收藏的,那也花了不少钱吧!资金怎么来的,靠日常工资,肯定无法满足购买吧!”
黄蓄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这个问题问得好!”
冯睿笑着道。
“靠普通工作方式当然无法满足购买需求,不过我爷爷是翻译,自从六十年代的时候,就开始为国家翻译大量的书籍。
你知道那个年代好的翻译有多么稀少吗,另外翻译一本书能有多少酬劳吗?”
曹亮又说道。
这个他还真不知道。
但听他这么一说,黄蓄瞬间也能够明白,估计收入会很高。
因为一本书翻译出来后,大量印刷,就会有很多的收入。
“有多少酬劳?”
他试着问道。
“买几张书法字画肯定没问题,另外我爷爷一个月可不止翻译一本书,他能翻译好几本!
你说这样长期积累下来,够不够买那些书法字画?”
“那确实够了,你这样说,说明你爷爷当年也是很喜欢字画那些东西的!”
“是啊!他确实喜欢,不然也不会买那么多。
可惜的是他只喜欢字画,不喜欢那些瓷器、玉石,不然多买一些官窑、古玉,那样就更好了!”
曹亮一副有点遗憾、可惜的样子。
“你那样说也不对,用字画跟别人换不也是一样的?”
他刚说完,冯睿道。
“是啊!冯哥说的对!”
黄蓄也笑着跟着说道。
“呵呵,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一时间没有想到。”
……………
大家聊着,继续看起了这个展厅内的其它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