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年关后,王熙凤才终于消停了下来,毕竟贾府一大家子要忙着过年,作为大管家,她也抽不开身了。
热热闹闹的过完年后,常威“无意”中捣毁了一伙准备在元宵节图谋不轨的凶徒,于是承平帝顺势给他加封了一个锦衣卫指挥同知衔。
随后,承平帝以“越寇猖獗,海疆一带,小民不安”为由,准备派遣常威率领三千兵马赴南方巡视。
此举虽然引起了朝堂的一些非议,但承平帝所说的也是事实,这些年时常有海盗登岸袭扰沿海百姓,其中不乏一些倭国浪人。
当地州府虽时而征剿,但一直未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因为那些海盗消息灵通,遇到大批官军,就迅速逃入茫茫大海中。
而大周沿用了前明的海禁政策,水师力量相对薄弱,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打击海上目标。
所以,海盗逃入海上之后就不了了之,这个问题也就逐渐成了顽疾,始终得不到根治。
既然如此,常威这一年多来战功赫赫,没有理由不派他去试一下,所以即便有所非议,也无法阻止此事的施行。
“海盗不过是疥癣之疾,有所斩获最好,没有也无妨,切不可追到海上去。”
“你此行最重要的任务,是借机去调查林如海妻儿亡故一事,其他事情都可先放一边。”承平帝对常威认真的交代着。
因为在他心里,那些毛贼本就不是在他继任皇位后才出现的,也不像北虏和闻香教的逆贼那般有危害,根本危及不到大周王朝的统治,所以不用那么急切。
何况水上战斗与地面上大不相同,他担心常威年轻气盛,要是不小心中了圈套,深陷茫茫大海将命丢了,那不止是对常家,对自己这个皇帝也是一个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
“微臣谨遵陛下教诲。”虽然常威心里对皇帝视普通百姓如草芥的行为所不耻,但嘴上也只能应下。
“南方的形势与京里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更加复杂。以甄家甄应嘉为首的眼线替太上皇监察百官,以安国公赵安为首的武将威慑内外,一文一武,让太上皇在南方的势力根深蒂固。”
“正因如此,这些年林如海在扬州巡盐御史任上颇为艰难,其妻儿先后亡故也难免不让人多加揣测,可一直找不出证据,也只能不了了之。”
“朕知道你不怕明面上的真刀真枪,但你此行更多的恐怕是看不见的暗手,所以,切不可大意……”
承平帝又苦口婆心的叮嘱一番,甚至在想着,派常威去南方参与其不擅长的暗斗,究竟是不是明智之举。
可南方是大周最重要的钱粮来源,如果不能想办法控制在自己手里,始终是个巨大的隐患。
自己这些年也陆续派出了不少得力干将前去,但不是遭遇不测,就是中了对方圈套而遭到贬谪,甚至是被对方收买。
如今还能勉强坐镇一方的,也就只有林如海一人了。
如果林如海再出现意外,自己在南方的根基就几乎全毁了,这太不安全,所以非常有必要再重新派人去稳固根基。
而常威去调查林如海妻儿亡故一事,不可避免的就会卷入其中,与太上皇的势力争斗。
所以,承平帝看似是让常威通过此事拉近与林家的关系,从而抱得美人归,其实更多的是他自己的私心。
只是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否还能像在战场上那样无往而不利了。
为此,他还赐下尚方宝剑,以助常威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