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知道,经过连番挫败和不断后撤,这支军队大部分士兵已经疲惫不堪、士气低落,而城外那支周军则正好相反。
所以,即便占据很大的兵力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出战,迎接自己的,很可能也是惨败。
除此之外,加藤清正不主动出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蔚山城在他的不停打造上,已经成为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坚固要塞。
此人在倭国,除了是战国名将外,还以筑城名家为世人所熟知,曾先后参与建筑了包括倭国的熊本城、名古屋城、江户城等在内的各大城池。
而且,他很有危机意识。
在踏入朝县的那一刻,他就准备在临近倭国的沿岸建立一两处要塞,以防在战局不利的时候能够退守,而不至于在仓促间被对方一股脑的追得只剩下跳海。
在这种情景下,蔚山城优越的战略位置被他选中,并作为第二军的本部。
随后,他抓来大量朝县劳力,以蔚山城为核心,开始在四周大规模扩张修建防御工事,并增加城墙的高度和厚度。
他先在城隍堂据点西面近两里处构筑了新的城防工事:岛山城。
再在太和江上游地区修筑了外围警戒工事,然后还准备在蔚山城外城北面四里外的位置修筑以加藤清正名字命名的“清正别营”。
只不过,这个防御阵地暂时还没有完工。
如今,蔚山城已经建成了以城隍堂和岛山城两座核心防御要塞为原点,覆盖多个独立工事,外层还有壕沟、土制城墙、和其他障碍构筑的防御要塞。
其中,城隍堂为复廓要塞,有好几层防御。
岛山城则是沿着山地地形顺势而上建立起来的多层防御阵地的复廓要塞,防御甚至还要更加坚固。
而且,多个防御阵地互为犄角,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再加上地势高耸,将对进攻方极为不利,而防守方则会占据巨大的地利优势。
正因如此,携大胜之威而来的常威,也没有盲目的发起进攻。
三天后,紧赶慢赶的木松终于率领三万多辽军追上了常威,可心情却不大好,因为一路上什么都没捞着。
“忠武侯,怎么不再进攻了?”见到常威后,木松便开门见山的问道。
“这地儿,不太好打。”常威实话实说的。
木松轻笑一声:“你这一路,势如破竹,还怕一个小小的蔚山?就算不怎么好打,也得打啊。”
“是啊,王爷可有良策?”
木松沉吟了一下道:“看能不能想办法将倭军引诱出来,再通过野战消灭他们。”
“倭军在野战中吃了太多亏,恐怕不太好引啊。”
木松也知道,只要对方主将清醒一些,就会坚定的选择龟缩不出。
随即,他看向常威道:“忠武侯连战连捷,应该不会没什么对策吧。”
常威沉吟了一下,一指蔚山城的方向道:“这座要塞内有超过七万人,每天光是粮草的消耗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而如今,倭军唯一的补给线路就是海上,只要咱们调来水师,联合朝县水师一起将水道截断,然后每日用炮轰,增其消耗,倭军自败。”
木松微一沉吟,却是道:“这确实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我军每日的消耗也不会少。毕竟粮草一事上,朝县几乎帮不上什么忙,都需要朝廷千里迢迢的运来,所耗甚大。”
“在你来朝县之前,朝廷就希望能尽快结束这里的战事。若是再耗上几月,甚至更久,恐怕有人要弹劾咱们了。”
常威却没有回应他的话,因为他这些时日从倭军手里缴获了不少粮草,足够自己这万余兵力至少半年的消耗。
而是道:“如今,倭寇就只剩下两座城,一座蔚山城,一座釜山城。不如咱们一人一座,如何?”
木松心头一动,立即反问道:“那谁攻蔚山城,又是谁攻釜山城呢?”
“王爷是前辈,那就由王爷先选如何?”常威很是大度的。
“你不会不知道,蔚山比釜山要坚固多了,谁选蔚山,谁就会吃亏。”
常威却是神色一正的道:“咱们都是华夏人,抵御的是外敌,若算这个账的话,咱们都会吃亏。”
“因为对面的倭军,他们也并非都是丰臣家的,但是在面对我们时,他们都会尽可能的互相帮助,及时救援。”
听了这话,木松不由神色一凝,想到这个后辈当初抵御北虏时,也是全力而力,确实看不出有什么私心。
果然,年轻人没有经历那么多尔虞我诈,还保持着一份赤诚之心。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道:“好,待我拿下釜山,再来助你。”
“若王爷觉得过意不去的话,不妨给我留下百十门重炮。”
木松很想说:“我没觉得过意不去啊。”
不过,既然常威已经开口了,不表示一下也有些说不过去,因为耀武营手里只有一些轻便的虎蹲炮和灭虏炮,像大将军炮这样的攻城炮是一门都没有。
也正因如此,耀武营的行军和转进速度才那么快。
而辽军手里有各类火炮上千门,常威要的也不多,便还是点头应允了。
翌日,木松留下一百门大将军炮和相应的弹药后,就迅速率领辽军直往西南面百里外的釜山而来。
而辽军一走,加藤清正面对的就只有耀武营万人左右的兵力了。
可即便如此,在全军得到充分休整后,他也没有主动出战。
于是,常威便让人拉上横幅,亲笔用倭语写上“缩头乌龟”、“胆小如鼠的艺妓私生子”、“丰臣秀吉是乌龟儿子”之语。
让第四军军团长岛津义弘、第六军军团长小早川隆景和第九军军团长羽柴秀胜很是恼火。
不过,加藤清正却不以为意,并笑道:“(当初诸葛亮还给司马懿送过女人衣服,那又如何?只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他要骂,就让他骂去吧。)”
于是,继续选择坚守不出。
其实,他不知,常威此举,并非真的想激他出城交战。
毕竟,倭军近六倍于己,先不说能不能取胜,就算能胜,己方肯定也要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这不是常威想要的。
所以,就算加藤清正主动出战,常威也是不会接战的。
他的目的,只是想麻痹对方,让他们觉得,自己急于求战而已。
这样一来,对方很可能会反其道而行之,坚定的选择龟缩起来。
因为他要的,就是让对方当缩头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