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连忙察看起来。
“这是陛下亲笔所写的遗诏不假。”
“既是陛下遗诏,我等自然遵从。”
已经想着投靠常威的官员,纷纷出声道。
而其他有所怀疑的官员,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因为连戴权这个心腹大太监都没说什么呢。
于是,常威顺理成章的成了摄政大臣,然后在他的主持下,满朝文武拥立赵晖登上皇位,改元弘光,以明年为弘光元年。
随即,常威代为宣布天下大赦,贾琏就是受益者之一。
由于之前查实出前太子赵昀是被赵暾害死的,与水溶、史鼐这些人没什么关系。
所以,常威以遗诏中“惟是天下大权,当统于一”的名义,赦水溶、木松、史鼐等勋贵皆无罪,被抓获的史鼐等人当即释放。
本以为自己难逃一死的史鼐这些人自然是感恩戴德,就连心存狐疑的史鼎也不得不记下常威这份情。
于是,常威顺势将湘云纳入府中,进一步加深了与两兄弟之间的感情。
而湘云给常威带来的好处是悟性,这正是眼下对他最有用的能力。
因为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文治武功,一点就透,悟起来事半功倍,迅速的弥补了他这个摄政大臣的不足。
不过,收到消息的木松和水溶却不敢轻易相信,担心这是常威的圈套,目的是想将自己引诱回京,然后拿下治罪。
所以,二人迟迟不敢奉诏回京。
于是,常威言真意切的写了一封亲笔信给二人。
表示自己和他们根本没有私人恩怨,以前的不对付,只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
如今太上皇和陛下都已经崩逝,赵暾也死了,已经不存在各为其主了,又何必再进行无意义的争斗?
再说了,我常威真想对付你们,直接率大军前去平叛就行,你们能挡住吗?
既如此,又何必败坏自己名声,设下圈套引诱你们回来再动手。
水溶依然不敢相信,因为他觉得自己和常威结怨太深,常威肯定不会轻易放过自己。
但木松选择相信,因为他知道常威说的很对,真要撕破脸皮,自己两人根本不是常威的对手。
而且他在朝县和常威打过几次交道,这人说一不二,光明磊落,从不会为了利益而在战场上坑害自己人。
既然如此,这种人应该也不会为了除掉自己二人而用诓骗的手段,那样还怎么保住他摄政大臣的颜面,以后谁还敢轻易相信他的保证。
于是,木松决定回京复命。
水溶虽不愿,但他很清楚,如果没有木松,自己一人根本独木难支,便只能勉为其难的随行。
而常威也言出法随,没有为难他们,甚至还借着一场宴席与他们冰释前嫌。
这样一来,不但避免了一场大战,拯救了成千上万的将士性命,也赢得了一众勋贵,还有原本效忠太上皇一系的文官的好感。
因此,在他被晋封为周王,成为本朝第一个异姓亲王时,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阻力。
于是,摄政大臣就成了摄政王,更利于他发号施令。
满朝文武渐渐发现,摄政王的手腕简直可怕,短短一年之内,他就整合了当初太上皇和陛下的势力为他所用。
一些怀疑他有狼子野心的,则被巧妙的踢了出去。
而且,他慧眼如炬,善于分辨贤能,并加以任用,政治逐渐清明。
除此之外,他又轻徭薄赋,推行摊丁入亩,深得民心。
到了这一步,满朝文武都看了出来,皇帝已经彻底的成了摆设。
已经懂事的弘光帝似乎也明白了这点,于是识趣的主动禅位。
常威推辞了三次,然后在一众文武大臣的再三恳请下,勉为其难的坐上了龙椅,并改国号为“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