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这名大臣的建议,杨广显得有些迟疑。
不得不说,他其实心动了。
如果说,能够从洛阳调遣一路大军,前往河北支援,或许能够改变河北局势,重新打破僵局,让朝廷一方占据上风。
可是,杨广同样有些担心。
要是他调走围困洛阳的大军,那杨素会不会趁此机会发动反扑,杀出重围。
到时候,局势将会对朝廷更加不利。
要知道,现在的杨广,已经无法像先前那般,调集各路大军围剿杨素,一旦让杨素突出重围,整个中原都将乱作一团。
这是杨广不愿看到的局面。
但世上没有两全之事,杨广很清楚,这个时候,他必须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些大臣再怎么忠心耿耿,他们也只是臣子而已。他们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但该如何决断,还是要看杨广自己。
短暂思索之后,杨广的目光忽然变得坚定。
因为他意识到,现在他不能优柔寡断,若是不能尽快镇压反贼,局势只会越来越混乱,变得更加艰难。
要知道,当今天下起兵作乱的,可不只是这三方人马。
同样还有各路反贼混杂其中,只不过这些乱军,还无法动摇大隋的根基,他们被各地官府轻易镇压。
总体来说,还在可控范围内。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总有一日,局势不可控制,整个大隋都将陷入动乱之中。
那时候,杨广又该如何掌控全局?
正如方才这些大臣所说,想要打破僵局。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也就是全力以赴,先将河北的反贼镇压。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杨广有喘息的机会,不至于腹背受敌,陷入前所未有的绝境。
虽然说调走围困洛阳的大军,可能会给杨素可乘之机。但相较于河北之地完全失控,这个机会值得一试。
再怎么说,如今朝廷派遣驻扎在洛阳之外的有三路大军,就算杨广当真调走其中一路,也不至于毫无反抗之力。
有两路大军在此,应当足以挡住杨素,哪怕无法取得绝对的优势,也能将之拖住,为朝廷调兵遣将争取时间。
只要援军赶到,能够配合杨林尽快平定河北叛乱,区区杨素也就不值一提了。
毕竟现在的杨素,困守于洛阳城内,他的兵器粮草皆是不足,无法与朝廷的精锐之师相提并论。
随着杨广目光闪动,他已经是下定决心,就这样,杨广朗声道:
“诸位爱卿所言不无道理,现如今也只能调动洛阳的大军了。
现如今,镇守在洛阳城外的,有我朝廷三路兵马,分别是潼关总兵魏文通,以及虎牢关总兵尚师徒,和虹霓关总兵新文礼。
朕决定,调遣虎牢关总兵尚师徒,前往河北之地平乱。先剿灭了河北反贼,再来拿下反贼杨素,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杨广表明态度,询问众人的意见,群臣不敢怠慢,连忙拱手道:
“陛下英明,臣等并无异议!”
包括宇文化及也在其中,他虽然也有些担心,但这确实是最稳妥的办法了。
否则,要想不调动洛阳城外大军,只能让宇文成都等人,前往河北平乱了。
可这样一来,江南就相当于拱手让给单进。
见众人如此,杨广满意的点了点头,但很快,他忽然想起一事,说道:
“对了,在靠山王传回来的急报中,还提及一事,反贼之中的战将,名为伍天锡,此人乃是伍建章的堂侄。
当初朕看来伍建章乃是大隋老臣,亦是立下赫赫战功,才网开一面,没有对他斩尽杀绝。
现如今,这伍天锡竟敢随反贼造反,这是诛九族的大罪,朕打算将伍建章父子捉拿回京,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惊,有人不太确定的说道:
“陛下说的伍天锡,应该早就被忠孝王……伍建章逐出伍家了吧,此番伍天锡造反,未必和伍建章有关。”
虽然杨广不怀好意,但伍建章在朝堂上这么多年,总归是有些熟人的,当他们听得杨广之言,便是小心分辨着。
然而,杨广目露寒光,沉声道:
“怎么,你觉得朕说的有问题吗?”
这大臣不敢直视杨广目光,战战兢兢道:
“微臣不敢!”
杨广冷哼一声,并没有理会,他继续道:
“此事朕意已定,你们也不必废话了,宇文化及,你去安排,派人将伍建章父子带回来。”
其实,方才大臣所言,杨广怎么会不明白呢?
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有意为之。哪怕这件事和伍建章没有关系,他也要扯上关系,这就是杨广的目标。
虽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杨广始终没有忘记,伍建章在大殿中怒骂他的场景。
只不过,当初碍于杨林的请求,以及群臣劝谏,杨广不得不退让一步。
可现在,伍天锡出现在义军之中,无疑是给了杨广一个借口。他可以借此除去伍建章父子,这就是杨广的目的。
只有杀了伍建章,杨广才能出一口恶气。
先前没有机会也就罢了,既然现在,有了一个合适的理由,他当然不会错过。
这是杨广的命令,宇文化及当然不敢怠慢,他连忙拱手答应下来:
“微臣领命!”
做完这一切,杨广稍微安心了些。
他已经派出宇文成都和贺若弼,能不能拖住单进的攻势,就看他们了。
当然了,真正关系到杨广处境的,还是要看河北战局。只有尽快平定河北叛乱,杨广才能心无旁骛,全力应对单进。
否则的话,他必然瞻前顾后,捉襟见肘,处境无比艰难。
一道道圣旨,向着各地传去,杨广多少有些焦头烂额的感觉。
但现在,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杨广心知肚明,他作为大隋之主,和这些反贼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你死我亡。
要么他彻底剿灭反贼,要么就是大隋彻底覆灭,而他也丧命于反贼手中。
杨广当然不愿落得这般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