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之前的杨广确实是寄希望于裴元庆,希望裴元庆能够抵挡单进,否则他也不可能让裴仁基主动出击。
宇文化及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当初杨广下令,让裴仁基主动出击迎战单进,他也觉得不妥。
但是看到杨广态度如此坚决,宇文化及也不好劝说。
单进实力何其强悍,就连宇文成都也完全不是他的对手,又岂是这初出茅庐的裴元庆能够应对?
现在的结果,倒是验证了他的猜测。
但宇文化及也就想象,他当然不敢把这些话说出来。
若是他直言不讳,必然触怒杨广,到时候只会惹火上身,没有任何意义。
杨广怒喝数声,也是冷静了下来,其实有些事情,他早已是心知肚明。
可就算是杨广自己的过错,他又如何能够承认,他乃是大隋天子,肯定没有问题,有也是其他人的问题。
但真要回想起来,杨广亦是有些后悔,如果不是裴元庆横空出世,朝廷一方根本无人能够抵挡伍云召父子。
可是,他却贸然下令,让裴仁基主动出击,现在好了。裴仁基直接全军覆没,还带着尚师徒、新文礼一起送了。
那他此刻该如何是好?
虽然散关还没有丢失,但这样的局势能够维持多久,反贼不可能熟视无睹的,他们肯定会抓住这个机会乘胜追击。
一旦散关被攻破,朝廷必然更加不利。
杨广沉默着久久无言,现在这种情况,他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片刻后,杨广发出一声叹息,他看向宇文化及,说道:
“宇文化及,你说朕现在该怎么办?”
方才一路过来,宇文化及一样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和杨广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他当然要捍卫杨广,捍卫大隋的利益了。
可是,现在的朝廷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想要对付反贼谈何容易?
尤其是这单进,实在是太强大了,朝廷一方接连调兵遣将,想要围剿单进,却是无功而返,损兵折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若非单进实力这般强悍,朝廷也不至于被逼到这种程度。其他的反贼,根本不是朝廷的对手。
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只要朝廷无法拿下单进,就不可能剿灭其他反贼。
单进在散关外虎视眈眈,朝廷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尽可能拖延时间?
思索片刻后,宇文化及郑重其事道:
“启禀陛下,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兵散关,继续拖住反贼。
以朝廷现在的情况,恐怕根本没有剿灭反贼的可能,唯有尽可能拖延,等待局势变化,除此之外,微臣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在这件事上,宇文化及已经绞尽脑汁,他当然希望能够想到一个妥善的办法,将反贼尽数镇压,还大隋一个朗朗乾坤。
但问题是,他想不到这样的办法啊!
随着时间推移,反贼越来越强势,朝廷反而越来越艰难。
此消彼长之下,朝廷已经失去了主动权。
听得宇文化及之言,杨广却是神色凝重,他接着说道:
“你说的不无道理,朕也想要调兵支援散关,可是现在朝廷腹背受敌,兵马捉襟见肘,哪里有兵马可以去散关支援?”
如今在杨广身边,已经没有太多兵马了,他还需要保卫大兴城,保护自己的安危,怎么可能将兵马全都派出去?
要是身边无兵可用,一旦发生什么变故,杨广就要任人宰割了。
他当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看到杨广纠结的模样,宇文化及继续说道:
“微臣也知道如今局势之艰难,但想要稳住局势,也只能这样了。
现在潼关战场,关东反贼虽然来势汹汹,但他们的实力却远不如单进,以微臣来看,不如从潼关调遣大军,前往散关支援。
反正只要让潼关守军,尽可能拖延反贼,不要贸然出战即可。”
相较于关东反贼,单进带来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要是不及时调遣兵马支援,一旦散关发生变故,那就为时晚矣。
最终该如何决断,就要看杨广自己了。
杨广思索再三,其实他知道,现在潼关那边同样情况不妙。
虽然有杨林坐镇,但关东反贼亦是来势汹汹。或许他们之中,没有能够匹敌单进的猛将,可他们的兵马却多得多。
所以潼关之中守军,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要是杨广从中抽调兵马,必然让杨林面对更大的压力。
可宇文化及说的就没有道理吗?
相较于关东反贼,单进才是真正的心头大患,别看单进麾下兵马不如关东反贼联合,但他的威胁其实更大。
想到这里,杨广心中已经有了决定,他没有再优柔寡断,而是正色道:
“宇文化及你说的没错,现在也只能这样办了,那就传朕旨意,让皇叔抽调十万大军,前往散关支援。
只要守住关中,我大隋就还有重整旗鼓的可能,让他们不能放弃。”
既然杨广已经下令,宇文化及没有犹豫,他连忙拱手道:
“微臣遵命!”
这一次,宇文化及还真不是为了坑杨林,而是真的是不得已而为之。
大隋现在的情况,除了拆东墙补西墙又能怎么办呢?
难道像裴仁基这般主动出击,自投罗网吗,那才是真正的笑话!
很快,宇文化及便是起草好了圣旨,令人快马加鞭给杨林送去。
——
潼关之地。
作为关中东面的雄关,潼关的重要性自然毋庸置疑。这里易守难攻,拥有着天然的防守优势。
可是关东联军来势汹汹,他们兵强马壮,人多势众,其中还有伍云召、伍天锡等大将,更是不容小觑。
如此强大的实力,哪怕是杨林亲自坐镇潼关之中,亦是压力山大。
在这种情况下,杨林不敢怠慢,他布置兵马严防死守,尽可能拖延时间。
他是大隋靠山王,就一定要尽到自己的职责,捍卫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