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那人年纪不大,力量却非同小可,比之宇文成都也毫不逊色!”
说到这里,伍天锡多少有些咬牙切齿,他确实没有想到,明明胜券在握的战斗,却会因为一个少年发生改变。
李元霸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战局,令人匪夷所思。
众人面面相觑,却也无言以对。
伍天锡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他们确实没什么可质疑的。伍天锡加入义军很长时间,是对付朝廷的主力。
此战的失败,只能说明朝廷大军仍旧还有余力,他们尚未到达极限。
杨素沉吟片刻,有些感慨道:
“想不到朝廷都已经落得这般境地,腹背受敌,竟然还有良将横空出世,阻挡我们的攻势,难道冥冥之中真有气运吗?”
对此,杨素确实有些无奈。
虽然最开始起兵的时候,他是被世家所迫,但是走到这一步,杨素当然想要覆灭大隋,成就自己的功业。
可是他们这么多势力联合到一起,明明已经占据绝对的优势,胜利都近在咫尺了,却无功而返,大败而归。
等杨素说完,伍建章直接道:
“此言差矣,杨处道,难道这样就把你吓住了,就算潼关之中还有一位大将,可现在,仍旧是我们占据着场面上的优势。
如果只是一个人,想要力挽狂澜,扭转局势,哪有这么简单?只要我们重整旗鼓,拿下潼关是迟早的事情!”
伍建章表明态度,亦是鼓舞士气,他们已经揭竿而起,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
不管面对什么,他们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杀进潼关,取得胜利。
此言方落,伍天锡便是郑重其事点头道:
“没错,忠孝王所言极是,我联军兵强马壮,难道还能怕了杨林这老匹夫吗,他手中兵马有限,还能坚持多久?
至于那小子,就算他天生神力,难道还能杀光我们百万大军吗?”
伍天锡绝对无法接受,他们都已经来到这里,自然要全力以赴,和潼关守军决一死战,而不是主动退却。
在伍天锡说完之后,众人也都纷纷表明态度,他们本就没有退路,要是拿不下潼关,不能彻底覆灭大隋,终有一日大隋重整旗鼓,对谁都没有好处。
众人约定,回去整顿兵马,等一切准备妥当,再来强攻潼关。
——
在大兴城内。
杨广正在等待消息,但他要等的,并不是潼关的消息,而是散关的战报。
自从上次,他得到魏文通派人送来的急报,得知单进在散关之外,一举击溃裴仁基以及尚师徒、新文礼率领的大军,出战兵马几乎全军覆没时,顿时震惊无比。
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故,可毫无疑问,单进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放任不理,让单进在散关为所欲为的话,恐怕用不了多久,散关就会丢失,到时候反贼便可长驱直入,杀到大兴城下。
那时候,杨广又该何去何从?
这里是大隋的都城,就算杨广可以舍弃大兴城,逃往其他地方,可他一旦离开,那大隋就再也没有重振旗鼓的可能了。
这无疑是杨广无法接受的结局。
虽然说,如今的局势对朝廷来说颇为不利,大隋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几乎就要覆灭了,但杨广仍旧心有不甘。
没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最终结果如何,只要他守住关中,就有扭转局势,反败为胜的可能。
到时候,他要让这些反贼付出应有的代价,他要让大隋变得更加强盛,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这就是杨广的目标。
他想不明白,明明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此震撼人心,为什么这些人非但不支持他,更是要和他作对,实在是太可恨了。
不过,单进等人既然已经造反,不管杨广作何想法,也都无济于事。
他现在首要任务,就是先稳住局势,再寻找机会反攻这些乱臣贼子,只要将反贼尽数剿灭,大隋就能重新恢复安定。
他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可是,杨广尚未等到散关的消息,杨林的急报却已经出现在他面前。
当杨广得知反贼强攻潼关时,顿时脸色微变,他为了应对单进,从潼关抽调了大量兵马前往支援散关。
如今杨林麾下兵马不济,若是面对反贼强攻,也不知情况如何。
要知道,这关东反贼来势汹汹,他们由多个势力联合在一起,兵马不计其数,比起单进都要恐怖的多。
当然了,这只是相对而言,单进麾下虽然没有太多的兵马,但他带来的威胁,让杨广毛骨悚然。
可以说,要不是因为单进的缘故,大隋也不至于落得这般境地。
如今杨广麾下大将,不断折损在单进手中,才让关东反贼有了可乘之机。
杨广也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是好了。
如果潼关那边发生变故,杨林无法抵挡反贼攻势,大隋一样要陷入绝境。
这本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当初杨广与群臣商议,他们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先应对单进。
在他们看来,关东反贼应该不会这么快发动进攻,杨林还能拖延一段时间,等后续兵马赶到,他们就不必如此慌张了。
可是这些反贼,似乎并没有他们想的这么简单。在杨广抽调兵马后的第一时间,就展开了进攻,他们的目的显而易见。
杨广的心情有些忐忑,如果反贼大举来攻,就算杨林能够暂时拖延,恐怕也守不了太久,他必须想办法派兵支援。
就这样,杨广带着万千思绪,小心翼翼地打开面前急报。
他不敢怠慢,仔细查看急报上的内容。当他看到,杨林领兵面对反贼进攻,几乎到了生死一线时,顿时心中一惊。
曾经的杨广,确实对杨林心存顾忌。
但现在他早已明白,杨林这位靠山王,乃是名副其实的大隋栋梁之臣。
在这关键时刻,只有杨林这等人物,才值得杨广无条件信任,如果杨林当真战死沙场,必然对大隋造成巨大的冲击。
可是随着杨广再看下去,他的表情忽然变得有些古怪。
因为他看见,杨林竟然说,在这危急关头,李渊之子李元霸,手持双锤,力挫敌将,让潼关守军反败为胜。
此战一举重创敌军,取得了一场大胜。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