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庆回头看了下陈南希和陈安宇,两个小家伙还正在熟睡。
也没有叫醒他们。
张鹏见陈元庆醒了,说道:“每一次回来,都是觉得这镇上又是变样了。”
陈元庆:“这两年变化是小了。”
春井镇的发展,已经是到极限。
反正原先春井镇的人,该是搬到镇上的,已经都搬来了。
春井坊酒业的用工,自然不仅仅局限于春井镇本地人。
但是外镇的,人家不会在镇上买房建房的。
有钱了,就在老家建房子,修二层的小楼。
大家在小楼的样式上面,比较的喜欢选陈元庆家的。
他们钱比较少,弄不了现浇房。
但是没有关系,修建预制板房。
预制板房除了不抗震之外,其他也还好。
而且,现在有摩托车,路也修建得好,直接可以不在镇上住,回家去。
在家里面住着,还舒服。
不像是镇上,水要钱,煮饭也得要买煤或者买柴禾。
张桂兰过大寿,实际上并不需要陈元庆进行操持,他更多的,就是人在那里当个吉祥物就行。
三姐将一切都是安排得妥帖了。
“好多车间主任也是想要来祝寿,被我给辞掉了。就是请村里的人和舅舅那边的。”
“计划了八十桌!”
陈元庆:“这么多?”
“现在我们队上,一家人就要坐上两三桌。”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以前嫁出去的女娃子,现在也都是纷纷回来了。
娘家这边条件更加好,那自然就待在娘家。
可以进厂上班的。
除了不外嫁,还有就是各家的小孩,就只带一个,都会被人催着要第二个的。
考虑到现在家里面经济条件养活几个孩子都没有问题,自然就生得比较多。
当然了,也不敢无限制的生。
春井中学的学费不贵,可各种杂费贵啊!
从校服到兴趣课,都需要钱的。
陈春梅:“要是放开了请,办上两三百桌都没得问题。”
张桂兰过寿这事,被厂里的人知道了。
不少人都来找陈春梅打听这个事情,被陈春梅客气的婉拒了。
表示就家里面的亲朋一起吃个饭。
陈元庆:“回礼是准备得怎么样了?”
他可不想要落下一个借机敛财的名声。
有不少人家,特别的喜欢办酒席,除了热闹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办酒席收的礼钱相比起支出有很大的结余。
所以,找各种的理由来大操大办的。
次数多了,大家都烦,可又是不好不去。
国人的性子大家都知道的,在没有逼急的情况下,一向都秉承和和气气,能不得罪人就不得罪。
讲究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陈春梅:“当然是给准备好了。”
说着,进屋里提出两个礼盒出来。
一个礼盒里面装着两个寿碗,两个陶瓷汤勺和两双陶瓷筷子。
以及一条红毛巾。
另外一个六福春酒的“寿”字礼盒,在礼盒两面的正中有着烫金的“寿”字。
在礼盒的四角,有仙鹤团绕的图案。
礼盒是以红色为主,里面装有两瓶酒。
“六福春”有着极其好的寓意,节日里去看望长辈提上“福”字礼盒。
福字礼盒上面的图案就是福娃娃了。
春井坊酒业制作了不少版本的礼盒,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
当然了,如果自己实在不好选的话,可以听从销售人员的推荐。
“除了两个礼盒之外,还会送瓜子花生和包蛋(松花蛋)。”
松花蛋自然是找专门给人包松花蛋的人家给定制的。
总共是订了一千个多个。
陈元庆:“三姐,辛苦!”
陈春梅摆了摆手:“只要是花钱,就没得啥子辛苦的。”
反正这钱,是陈元庆出绝对的大头。